作者:李東(北京向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專家)
胚胎早期死亡和流產是養牛業在繁殖方面最大的經濟損失之一,因此,圍繞著配種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影響胚胎存活以及胎兒死亡的各種因素,其中包括牛只轉運和炎熱造成的應激等。
為了更好地理解應激對胚胎存活造成的影響,必須先了解牛胚胎的發育過程。(表1)
胚胎的發育是從母牛發情周期的第0天開始計算,也可以將奶牛站立發情作為起始點。排卵發生在第1天,大概就是站立發情之后的30小時左右(Wiltbank et al., 2000)。如果此時有合適的精子出現,在排卵后的很短時間內精卵就能夠在輸卵管相遇并結合。第一次卵裂發生在第二天,到第三天受精卵會分裂成八細胞階段(Shea,1981)。在第5—6天,受精卵會被移動到子宮角的位置,到7—8天時進入囊胚期(Shea, 1981;Flechon and Renard, 1978; Peters, 1996)。此階段受精卵會形成明顯的兩個部分:①囊胚內層細胞,將來會發育成胎兒;②外面的滋養層細胞,將來會發育成胎盤。于第9—11天時,保護和隔離受精卵的透明帶消失(Shea, 1981; Peters, 1996)。之后,15—17天,胚胎釋放懷孕信號給母牛(Peters, 1996),這是母體最早接受到她已經懷孕的信息。到達第19天,胚胎開始附著于子宮壁,第25天,母牛和胚胎間開始形成胎盤。直到第42天,胚胎才完全附著于子宮,完成整個著床過程(Peters, 1996)。
當我們了解了胚胎發育中的各個關鍵時間結點,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白運輸應激對胚胎早期死亡的巨大影響(表2)。該表格是肉牛懷孕率損失的統計,僅供參考。
表2,肉牛輸精后轉運應激對懷孕率的影響
當您轉運懷孕母牛時,它們會緊張并且釋放出相關的激素。這些激素的釋放會改變子宮內環境,并影響到受精卵或胚胎。在整個囊胚期、孵育、母體應答和著床期間,胚胎極易受到這些影響。最關鍵的時期是配種后的5—42天。如果是配種后的5天之內,受精卵還在輸卵管內,并不會受到子宮內環境的影響。因此,配后的5天之內,應激并不會對胚胎早期死亡造成影響。在配后42天之后,時間越久,運輸應激對胚胎死亡造成的影響越小。此時,胚胎與母體之間緊密連接,并且所需養分均由母體通過胎盤直接供應,受子宮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小。
由于配后5—42天正是胚胎發育和著床的關鍵時期,此時運輸應激能夠造成約10%左右的懷孕率下降。而其它研究表明,配后45-60天的轉運會導致近6%的胚胎死亡,損失率不高但也需要注意。因此,最合適的參配牛轉運時間應當是配后1—4天之內。在配后的45天,胎兒與母體關系已經十分穩固,受轉運應激的影響逐漸降低,也是一個低風險轉移的時期。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為了穩妥,可以在60天之后再做調整。運輸過程中盡量保持足夠的空間,輕柔地對待母牛等等。受精卵和胚胎發育的早期恰好也是受環境溫度影響最大的時期。高溫、高濕、輻射熱以及不良通風等等都會導致奶牛熱應激。奶牛的直腸溫度通常不超過39℃,即使1℃的體溫增加都會影響奶牛的胚胎發育(Ulberg and Berfening, 1967)。當體溫達到41℃,即使僅僅在配種當天持續超過9個小時也會明顯降低受胎率(Rivera and Hansen, 2001)。也有研究表明熱應激會改變母牛的卵泡波,導致卵子質量下降 (Wolfenson et al., 1995)。配前42天 (Al-Katanani et al., 2001)到配后40天內(Cartmill et al., 2001)經受的熱應激會影響母牛的懷孕率。這要求我們合理規劃配種時間,盡量避開高溫天氣。遮蔭、風扇和噴淋等等防暑降溫措施均能有效降低熱應激帶來的影響。注意,在潮濕地區,噴淋可能無法有效降低熱應激。牧場也可以考慮在炎熱季節使用同期的方式提高母牛懷孕率。原因在于很多處于熱應激的奶牛并不表現發情征兆,也就是站立發情減少,意味著參配率下降,因此,使用同期發情定時輸精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牛夏季受胎率 (Arechiga et al., 1998; de la Sota et al., 1998)。同樣,由于可以避開高溫對卵子產生的影響,在炎熱季節使用胚胎移植的方式也能提高母牛懷孕率 (Putney et al., 1989)。避開最高溫時間、采取防暑措施、使用同期發情或胚胎移植等方式能夠明顯提高熱應激期間母牛的受胎率,同時注意各種其它應激因素,包括轉運、調群、日糧改變等等情況。總之,請根據胚胎發育的關鍵時間點規避可能造成損失的各種因素。